技術文章
【JD-WY2】【競道科技地質災害監測設備,GNSS位移監測站精準監測,實時預警,廠家直發,更多優惠歡迎垂詢問價!!!】。
大壩位移監測站能測多遠的距離?范圍夠不夠用?
大壩位移監測站在保障大壩安全運行中扮演著關鍵角色,其監測距離與范圍直接關乎對大壩整體狀況的掌控程度,是大壩安全管理的重要考量因素。不同類型的大壩位移監測站,憑借各自的技術原理,展現出各異的監測能力。
傳統基于全站儀的監測站,利用光學測距與角度測量原理,其有效監測距離通常在 1-2 公里。在一些小型水庫大壩,如庫容 500 萬立方米左右的地方小型水庫,大壩長度多在 300-500 米,全站儀可在大壩一端設站,清晰觀測到壩體另一端及周邊關鍵部位位移,滿足日常位移監測需求。不過,受光線、大氣折光等環境因素影響,超過 2 公里時,測量精度會大幅下降,難以滿足大型、超大型大壩長距離監測。
基于衛星定位技術的 GNSS 監測站,監測范圍優勢顯著。以北斗衛星系統為核心的一體化 GNSS 監測站,理論上只要衛星信號良好,監測距離不受限。在實際大壩監測場景中,通過合理組網,可覆蓋數公里甚至數十公里區域。例如,某橫跨峽谷的大型水電大壩,壩長 2.5 公里,上下游影響范圍達 5 公里,通過在壩體、兩岸山體及周邊關鍵區域布設 5 個 GNSS 監測站,構建起監測網絡,能實時捕捉不同位置位移變化,為大壩安全評估提供充足數據支撐。這類監測站水平精度可達 ±2 毫米,垂直精度 ±5 毫米,在遠距離監測時仍能確保毫米級精度,滿足大壩安全監測嚴苛要求。
還有采用合成孔徑雷達技術的 IBIS-L 地形微變遠程監測儀,將步進頻率連續波與合成孔徑雷達技術結合,可實現非接觸式遠距離監測。其遙測距離可達 4 公里,單次監測范圍可達幾平方公里,無需在目標區域安裝傳感器,適合對大型水庫大壩及周邊岸坡進行大面積監測。在某大型平原水庫,庫區面積達 10 平方公里,通過在水庫周邊制高點安裝 2 臺 IBIS-L 監測儀,可對整個壩體及部分庫岸進行 24 小時不間斷監測,及時發現可能的位移隱患。該監測儀測量表面位移精度達 0.1 毫米,能精準識別壩體細微形變。
大壩位移監測站的監測距離與范圍各有不同,傳統全站儀適用于小型、短距離大壩監測;GNSS 監測站憑借衛星定位優勢,在大、中、小型大壩均可組網實現長距離、高精度監測;IBIS-L 監測儀則擅長大面積、遠距離非接觸監測。在實際應用中,需根據大壩規模、地形條件、監測精度要求等綜合因素,選擇合適的監測站類型與布設方案,確保對大壩位移進行全面、精準監測,為大壩安全運行筑牢防線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