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文章
【JD-CQ3】,【病害蟲精準監測,競道科技十年廠家智慧農業設備一站購齊】。
邊境口岸的“數字哨兵":智能蟲情監測設備攔截草地貪夜蛾紀實
草地貪夜蛾作為全球重大遷飛性害蟲,自2018年入侵我國以來,憑借其強繁殖力、遠距離遷飛能力及抗藥性,對玉米、甘蔗等作物構成嚴重威脅。在云南、廣西等邊境口岸,蟲情測報燈作為“數字哨兵",通過智能化監測與精準防控,構建起跨境蟲害阻截的第一道防線。
1. 智能誘捕:光譜調控與AI識別的雙重攔截
邊境口岸部署的蟲情測報燈采用動態光譜調控技術,針對草地貪夜蛾成蟲對365nm紫外光的強趨性,在遷飛高峰期自動切換至該波長光源,結合50Hz高頻頻閃,使誘捕效率提升60%。設備配備800萬像素高清攝像頭與ResNet-50深度學習模型,可實時識別蟲體特征,與云端百萬級害蟲數據庫比對,實現草地貪夜蛾的“秒級"溯源。例如,云南某口岸通過比對蟲體DNA條形碼與形態特征,攔截率提升至98%,有效阻斷其跨境傳播。
2. 數據聯動:構建跨境蟲情預警網絡
測報燈與昆蟲雷達、衛星遙感數據聯動,形成“天-空-地"一體化監測體系。在云南瑞麗口岸,高空測報燈與地面蟲情測報燈協同作業,結合氣象雷達的溫濕度數據,可提前72小時預測草地貪夜蛾遷飛軌跡。系統生成的蟲情熱力圖實時同步至全國監控平臺,指導邊境地區啟動聯防聯控。例如,2024年11月,三亞機場海關從哈薩克斯坦進境蘋果中截獲攜帶草地貪夜蛾的果實,測報燈數據迅速聯動至周邊省份,觸發區域性防控響應。
3. 綠色防控:生物防治與精準施藥的協同
蟲情測報燈與性誘捕器、生物農藥噴灑系統聯動,形成“監測-預警-處置"閉環。在廣西憑祥口岸,測報燈監測到草地貪夜蛾成蟲密度超閾值后,系統自動調度無人機噴灑蘇云金芽孢桿菌,防效達91%,較傳統廣譜施藥節水70%。此外,設備生成的《蟲情監測日報》包含防治策略庫,指導農戶釋放夜蛾黑卵蜂等天敵昆蟲,使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40%。
4. 實戰成效:筑牢生物安全屏障
云南某邊境口岸自2020年部署智能測報燈以來,累計攔截草地貪夜蛾成蟲超20萬頭,蟲害擴散范圍縮小80%。在廣西、云南等地的實踐中,蟲情測報燈與500個監測點組成的三維網絡結合越冬基數模型,提前30天預警爆發風險,使作物受害率控制在3%以下。聯合國糧農組織將中國草地貪夜蛾防控經驗評為“全球示范",測報燈技術成為跨境蟲害治理的“中國方案"。
蟲情測報燈作為邊境口岸的“數字哨兵",通過光譜誘捕、AI識別與數據聯動的協同作用,實現了草地貪夜蛾的精準監測與綠色防控。其應用不僅保障了邊境農業安全,更推動了我國生物安全治理體系現代化,為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了科技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