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文章
【競道科技農業氣象監測設備十年市場考驗,智能監測,助力智慧農業發展】。
設施農業通過田間環境氣象站聯動環境控制系統,可實現溫室環境的智能調控,提升生產效率與作物品質,以下從聯動機制與具體實踐兩方面展開:
聯動機制:數據驅動的閉環控制
環境數據實時感知
田間環境氣象站部署溫濕度、光照、CO?濃度、土壤墑情等多類型傳感器,以每分鐘一次的頻率采集數據。例如,光照傳感器精度達±5%,可精準捕捉光周期變化;CO?傳感器響應時間<30秒,實時監測作物光合作用需求。數據通過LoRa無線傳輸至溫室控制系統,延遲<2秒。
智能算法動態決策
控制系統基于作物生長模型與歷史數據,設定環境參數閾值。當氣象站監測到溫度超過30℃時,系統自動啟動濕簾風機降溫;若光照強度低于10000lux,則觸發補光燈。采用模糊控制算法,結合環境因子間的耦合關系,優化調控策略。例如,高溫高濕環境下優先通風,避免病害滋生。
設備聯動精準執行
通過物聯網平臺,實現遮陽網、卷膜器、灌溉閥等設備的聯動控制。例如,當土壤濕度低于15%時,系統同步開啟滴灌與通風設備,加速水分蒸發,防止濕度驟增引發病害。某智能溫室案例顯示,聯動控制使水肥利用率提升25%,病害發生率降低18%。
溫室智能調控實踐
草莓種植環境優化
在智慧草莓種植園中,氣象站聯動控制系統實現溫濕度與CO?濃度的協同調控。夜間溫度低于5℃時,系統自動關閉通風口并啟動加溫設備;白天CO?濃度低于400ppm時,釋放儲存的CO?,提升光合效率。實踐表明,該模式使草莓提前上市7天,糖度增加1.2°Bx。
葡萄膨大期精準管理
葡萄膨大期需嚴格控溫控濕。氣象站監測到連續陰雨時,系統提前關閉天窗并啟動除濕機,將濕度控制在60%-70%;若遇高溫干旱,則啟動微噴灌與遮陽系統,避免果實日灼。某葡萄園應用該技術后,裂果率下降30%,單穗增重15%。
病蟲害智能預警防控
氣象站數據結合病蟲害模型,實現早期預警。例如,當溫度20-25℃且濕度>80%持續3天時,系統提示灰霉病風險,聯動釋放生物防治劑與調節通風。某番茄溫室通過該模式,農藥使用量減少40%,產量提升12%。